欢迎书友访问PO18文学
首页姜六娘发家日常 姜六娘发家日常 第506节

姜六娘发家日常 第506节

    这些日子,姜二爷已经开始减粮,姜留心疼坏了。
    姜留从爹爹的办公衙房出来,叫来徐江吩咐道,“你带上两个人,明日辰时跟我去王岗岭。”
    “是。”徐江磕巴也不大,立刻应了下来。
    王岗岭是肃州城西五十里的一片丘陵,六姑娘两个多月前就派他去那边搜索过,但没有一点线索。现在天寒地冻的又要去,徐江却一点意见也没有。姑娘都不怕冷,他怕啥?再说跟姑娘出去,倍有面子!
    姜留带着三十多人,第二日午时赶到了王岗岭,在王岗岭下一个村子里正家落脚歇息,用自带的粮食用过午饭后,便分头行动,寻找符合姜留描述条件的人家。
    姜留自己也不闲着,连走了两个村子,来到一个叫石头村的地方,叫过里正来询问。
    石头村里正石老头说话有气无力的,“六姑娘,咱们村里家家户户都没粮了,一日一餐都难,哪还有两餐、三餐的。大伙儿饿得没劲儿,家家户户都很少出门了。”
    姜留继续问道,“那可有人进山岭寻吃食?”
    “入冬前还有不少,但现在树皮都被大伙扒光了,所以天冷了后,就很少有人进山了。”饿得皮包骨头的石老头一脸愁苦,“姑娘,丢的赈灾粮还能找回来吗?俺们村里饿死好几个人了……”
    “衙门正在想办法筹粮。”姜留无力安慰道,“肃州附近六州很快会有粮食运过来。”
    扶着爷爷走过来的石根见美若天仙的姜留有些失望,挖空心思想了想,眼睛一亮,“姑娘,曹门亲眼看到石蛋他爷爷大前天进山了!”
    见仙女果然看了过来,石根的心差点跳出嗓子眼,信誓旦旦道,“是真的,他是天不亮进山的,说是想找松鼠窝,给孙子掏点松子儿吃。”
    “树皮都被扒光了,哪还有松子!没喂了狼都算他命大。”胡子花白的石老头叹了口气,“姑娘不晓得,林子里的野狼都饿得皮包骨头了,说不准哪天夜里,它们就要下来吃人了。”
    说完,石老头又瞪了一眼孙子,“你要敢进山掏松子儿,看我不打断你的腿!”
    石根立刻挺起排骨一样的胸脯,“爷爷,我都十五了,才不会干这么不着调的事儿。”
    姜留问石根,“这位小哥,石蛋家在何处?”
    仙女跟我说话了!石根激动得脖子都红了,“在,在,在歪脖大槐树北头。”
    姜留点头,将此消息记了下来,叮嘱他们不要将此事告知旁人后,便带人去其他村继续排查。
    这一日,姜留走了四个村子,最后又回到了石头村,出于直觉,她怀疑石蛋的爷爷就是自己要找的人。
    后半晌,姜留站在石头村外的丘陵上,看着村内各家各户的烟囱冒起炊烟。石蛋家的烟囱虽然不是最早冒烟的,但却是冒烟时间最长的一个。他家院子里,还有两个不到十岁的孩子在追逐打闹。
    这俩孩子的活泼劲儿,可不像长时间饿着肚子的。姜留喜出望外,第二日又观察了一天,发现石蛋家早上天刚亮时也冒了烟,不过这次时间不长,后半晌,他家又冒起了炊烟!
    于是,石蛋家和其他村里的两户情况类似的人家,成为姜留的重点调查目标。经过进一步排查,姜留发现其他村的两户人家与石蛋家竟与石蛋家有亲戚关系:一户是石蛋的外祖父家,一户是石蛋的姑姑家。于是,姜留更确定石蛋家有粮了。
    时间刻不容缓。第二日傍晚,姜留便让里正叩开了石蛋家的木门。
    开门的石蛋娘目光明亮,虽然也身材偏瘦,却没瘦得脱形,她叫了声里正伯,打量姜留几人一眼,便慌张地低下了头。
    石老头问道,“石蛋他娘,你公公在家不?”
    “在,在。”石蛋的娘头也不抬,慌乱地跑回屋叫人。
    石蛋的爷爷石常在磨蹭了,才从破旧的房子里走出来。他已出现,徐江的眼睛就亮了,“老常头儿!”
    ------------
    第1034章 藏粮
    徐江抱拳,向姜留介绍道,“六姑娘,此人名叫常在,原在厢军劳役队里的一个小队长……”
    不等徐江说完,石常在已双膝跪地求饶,“姑娘容禀,小老儿没有叛国偷逃,小人冤枉啊,请姑娘饶命啊——”
    石常在哭喊声一起,躲在屋里的一家老少六口呼啦啦跑出来,在姜留面前跪成,哭喊冤枉。两个孩子被吓坏了,哭着往母亲怀里钻。
    里正石老头一看这场面,也吓得脸色发青,跪趴在地上颤巍巍求饶,“小老儿什么都不知道,请姜姑娘饶命啊。”
    自己还一句话都没说呢,这些人就吓成了这般模样。姜留看得心酸,她知晓肃州百姓怕官,便转头看徐江,让他稳住场面。
    身形彪悍,一脸大胡子的徐江大喝道,“都给老子闭嘴!这位姑娘是姜钦差的亲闺女,是领了钦差大人派的差事过来办案的。姑娘问你们什么就老老实实招出来!有罪的决不轻饶,没罪的不会被罚,有冤的,姑娘查清之后,也会还你们清白。”
    跪在地上的一群人不哭了,齐刷刷抬起头,不敢置信地问道,“军爷,这真是姜大人家的姑娘?”
    徐江瞪里正一眼,“这还用问?”
    除了大周第一美男子姜钦差,谁家姑娘还能长成这样?!就凭这张脸,确实不用问了。
    石老头跪爬几步到姜留脚下,激动得不知该说什么才好,当当当地磕头。
    姜钦差是万岁派来解救肃州百姓的活菩萨,如果不是姜钦差砍了肃州大半贪官的脑袋,赈灾粮怎么可能发到百姓手里。若苏州还是贪官当道,他们存这些人,早不知道饿死多少回了。
    石常在也激动得老泪横流,“小老儿冤枉啊,请姜姑娘给小老儿做主。”
    爹爹在肃州极好的名声,给姜留带来的很多方便。她让众人起来,带了里正和石常在进屋问话。进屋之后,芹青和芹白立刻搬过来一条长凳。姜留稳稳当当地坐下,摆出来审案的架势,才问石常在,“你有何冤情,如是道来。”
    “是。小老儿大名石常在,祖上五辈都是石头村人。二十五年前,小老儿出门贩卖皮子,因为交上去的铜板不够买路钱,肃州厢军不只没收了小老儿的皮子,还给小老儿扣了个偷盗的罪名。他们给小老儿戴上镣铐,送去温肃开荒。小老儿这一干,就是二十三年……”
    说到伤心处,石常在发出悲声,“因为小老儿会种地,干活也不惜力气,得了厢军军爷的赏识,被指为小队长,带着三十人开荒。三年前,小老儿一队人被抽调到王岗岭深处开荒。因小老儿二十年没回家,就趁夜偷偷跑回来看了一眼,又匆匆忙忙连夜赶了回去。”
    “谁知……谁知小老儿回去,竟看到三个蒙面人把开荒的人都砍了。小老儿害怕,在山中躲了一个多月才逃出来,打听之后才知道上头给这俺们这一队苦役安的罪名是叛国偷逃。”
    “你回来的时候可不是这么说的!”
    还不等姜留开口,石老头就解释道,“姜姑娘,石常在说他是出去做生意了。小老儿如果知道他是逃犯,早就把他扭送到衙门去了。”
    石常在连忙道,“回姑娘,小老儿当年被抓,怕连累家里人,所以瞒了姓和户籍。这回死里逃生回来,小老儿哪敢跟里正哥说实话,请姑娘别追究里正哥的过失。”
    见姜留点头,石老头悬着的心才落回肚子里,咧开缺了牙的嘴讨好地笑着。
    姜留压住内心的激动,盯着石常在的眼睛,面无表情地问,“你可知本姑娘此番为何而来?四日前你抹黑进山都做了什么,还不从实招来。”
    石常在的瞳孔缩了缩,磕头求饶,“小老儿有罪,请姑娘责罚。”
    咧着嘴笑的石老头又急了,“你刚还说冤枉,咋这会儿又有罪了?姑娘,石常在犯了啥罪,小老儿真一点也不知道,请姑娘饶命啊。”
    姜留……
    徐江瞪了石老头一眼,“这是在审案,姑娘没问你话,不准插话!”
    石老头喏喏应下,不敢再动。
    姜留看着跪在地上的石常在,严厉问道,“怎么?你还要本姑娘问第二遍?”
    姜钦差砍左武卫大将军蒋锦宗的脑袋,连眼睛都不带眨的。自己一家子这几条贱命,姜姑娘还不是想收就收,跟碾死只蚂蚁一样?
    越是经历过生死的人越怕死,石常在吓得直哆嗦,“小老儿实不忍看着一家老少饿死,才,才,才斗胆入山搬了点军粮,请姑娘饶命啊……”
    听了这话,徐江的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姜留握成拳头的手一松,缓缓反问,“‘搬’了一点?”
    石常在磕磕巴巴道,“小老儿就,就去了两,两回,偷,偷了四,四麻袋……”
    这回不只徐江,老石头的眼珠子也掉下来了。一麻袋粮重一百斤,这厮竟偷了四百斤粮,还敢说“竟”?
    夭寿嗷!石头村的里正石老头腿一软,又跪下了。完了,这回真完了,这回他绝对是连带着挨罚了……
    姜留心里的小人儿都开始翻跟头了,面上却依旧不动声色,“你将粮在何处?”
    石常在老老实实回道,“在地窖里。”
    姜留看向徐江,徐江立刻出屋,带了石常在的儿子去地窖,将半袋沉甸甸的军粮提上来,送到姜留面前。
    这细密的麻袋原色和上边的朱砂编号,的确是大周用来装运禁军军粮的袋子。欢喜从眼底流露出来,姜留继续审问,“军粮深藏,你是如何发现的?”
    石常在颤巍巍回道,“回姑娘,三年前小老儿等人被派到山里开荒,做的不是平整山地捡石头,而是向下挖已经两人多深的碎石坑,小老儿当时就觉得不对劲儿,后来就……偷偷去看过,发现有人往坑里搬粮食,小老儿才知道俺们当时挖的坑……是粮仓。”
    审问完石常在,姜留命人把石常在和石老头带下去严加看管,然后立刻吩咐徐江和田勇,“你二人即刻回城,请我父亲立刻派兵过来,进山取粮。记住,不要走漏消息,一定要用父亲的亲卫队,人数不能少于一千。”
    “是。”徐江和田勇知道其中要害,立刻回去搬兵。
    半夜,姜二爷亲自带着一千五百亲卫赶了过来。
    ------------
    第1035章 粮食危机解决
    肃州的冬夜异常寒冷,身着火红官袍、披玄色斗篷的姜二爷含笑走进屋时,就如同一团火,瞬间温暖了满屋人。
    带着村里人去肃州城领过粮食的里正石老头看到果然是钦差大人,眼泪又流下来了,颤巍巍地就要跪下磕头。
    “老人家免礼。”姜二爷抬手免了他的礼,快步走向小闺女。
    时我不待,姜留立刻道,“父亲,军粮在王岗岭群山深处,由此向西南方向南行近十五里的地方。女儿已派人清理道路、驻守,若有情况,他们会立刻放出信号弹。”
    在这灾荒寒冷之际,大批粮食能让人急红了眼,这也是姜二爷急匆匆带兵过来的原因。特别是临近肃州的永昌郡内有回鹖部族,回鹖部族的统领,昌鹖王素甫在名义上归顺大周,实则雄心勃勃,这些年一直在扩张地盘,妄图割地举旗,与大周平起平坐。若被昌鹖王得知石岗岭内有大批军粮,定会纵兵抢粮。
    女儿找到粮,让他喜出望外,骄傲不已,恨不得嚷得全大周都知道他闺女有多聪明,但粮食没进肃州粮仓之前,他得憋着。姜二爷低声音问,“有多少粮食?”
    姜留回道,“石常在说不清楚,咱们的人还未开仓,现在数量不明。那处距离永昌郡只有三十余里,咱们须万分小心。”
    姜二爷点头,“带上石常在,咱们立刻出发。”
    带上石常在,姜留跟着爹爹,边走边道,“王岗岭外围都是丘陵,内部有几座高峰,道路崎岖难行,女儿派人勘查过了,若沿着已经干涸的河谷走,可容牛马车通行……”
    “五十辆车马已在路上,随后便到。”姜二爷带着闺女直奔王岗岭。
    此刻丑时过半,是一天中最冷的时候。脚下山路荦确,四周寒风呼啸,头顶寒星闪烁,但众人心中火热。一个多时辰后便走到了目的地。卯时,晨曦微露,姜二爷站在半山腰的窖口附近,举目四望,这里少雨少树木,乱石成堆,藏粮的窖口也被乱石掩盖,根本看不出一点人工开凿的痕迹,确实是个藏粮的好地方。
    但便是这么难找的地方,也被他的闺女找到了!姜二爷骄傲地嘴角翘起,唤道,“石常在,你是在此处取的粮?”
    “回大人,正是。”石常在虽上了年纪,但走了是十几里山路,说话都不带喘的。
    姜二爷吩咐道,“将你取粮的洞口打开。”
    石常在弯腰在乱石堆里扒拉了片刻,刨出一个仅容能容一人出入的洞。姜宝押着他钻进去,不大一会儿便提出来一麻袋粮食。
    麻袋上有朱红色的“景隆七年-左武卫-三”几个字,代表这是景隆七年朝廷配给左武卫的第三批粮食!一麻袋粮重120斤,正是标准的一石粮!
    姜二爷此刻见到粮食,比见到美人、美酒都高兴,心咚咚直跳,立刻吩咐道,“开仓!”
    姜二爷亲卫队统领沈远峥立刻带人清理狗洞边的碎石,清理出半人深后,发现下边是一块一丈见方的巨石。石常在刨出的洞口,便在巨石边上。
    姜二爷的眉头担忧地皱起。藏粮之处,需要土质干燥、水位低、地势高、密封。石常在刨开的口子没有堵严的话,可能会引起仓里的粮食变质。姜留也在担心同样的问题,她分析道,“石常在说他只来取过两次粮,一次是今年春三月,一次是前几日,今年少雨,应该问题不大。女儿听说好的粮窖能保粮食九年不变质呢,这才三年而已。对吧爹爹?”
    “打开一看便知。”姜二爷吩咐道,“移开巨石。”
    “是!”
    姜二爷的亲卫队统领沈远峥立刻命二十余人上前,抬起巨石,打开洞口。光线照不进洞内,待洞口的石壁露出的席子颜色,让姜二爷松了一口气,藏粮窖壁须用火烘干,再采取草木灰、木板、席、糠、席等五层防潮,看来此处是个标准粮窖,粮食应没有变质。
    举着火把进去查看的姜宝很快便走了出来,激动道,“二爷,这里有好多粮食!”


同类推荐: 赌 (校园,1V1)天生尤物【快穿】高H汹妄(1V1)爱欲之潮NP非人类妄想(合集)圈养爱意(年龄差师生纯百)优质肉棒攻略系统(np高辣文)助攻(校园1v4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