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PO18文学
首页姜六娘发家日常 姜六娘发家日常 第552节

姜六娘发家日常 第552节

    还不等满头大汗的姜松开口,姜二爷已瓢悠悠地道,“大哥,小弟已经是千户侯了,以后咱们家里吃喝不愁,小弟是不是可以致仕,回家给母亲养老了?”
    虽然早就知道他就这个德行,但姜松还是忍不住抬手,照着他的后背,啪,啪,啪就是几巴掌。
    我叫你万户侯!
    我叫你致仕!!
    我叫你回家给母亲养老!!!
    虽然不疼,将姜二爷还是被打得委屈了,“这不是在府里,大哥多少给小弟留点儿面子,怎么说小弟也是万户侯了。”
    我叫你留面子!!!!
    又抽了二弟一巴掌,手掌都打疼了的姜松,气喘吁吁地喝道,“坐下!”
    长兄如父,大哥让他干啥他就干啥。姜二爷老老实实坐在桌边,一直飘悠悠的心,也总算跟着身子落了下来,卖乖道,“小弟知错了,大哥息怒。”
    姜松喘着粗气坐在椅子上,灌了半壶凉了的茶水,才算把后怕压住,“你没错,是愚兄怕你行错、说错,才把你拉过来让你冷静冷静。愚兄也没料到,万岁会如此厚封你。”
    姜二爷的脸又忍不住乐开了花,他也没想到,不过,“大哥,这是小弟凭自己的本事挣来的。”
    姜松点头,“你获封世袭罔替侯位,除了因为万岁在朝上讲的那些,也与白虎天降、与郑春韭、与留儿有关。”
    “郑春韭把遗诏藏在了同穴山,若不是你发现了白虎,万岁将同穴山圈起来赏给了天降,遗诏早被郑春韭交给了刘承。这是其一;郑春韭被抓,送去瀛州服役,因沾了黎炎光的光才能活下来,并被瀛州江家收为护卫,而黎炎光能活下来,是沾了你的光,这是其二;其三,遗诏能现天,首功归张府尹,次功归协助府尹大人破案的留儿,留儿是你的闺女,你教女有方。”
    姜二爷立刻道,“小弟是大哥教的,是大哥教弟有方,小弟才能教女有方。”
    姜松顿了顿,才继续道,“若遗诏不现天,若你没能平定肃州,现在还不知是怎么个场景。万岁封你,没有人不服气。但……”
    姜枫肃容起身,姜二爷立刻跟着起身,垂手恭立听训。
    姜松问道,“番国王侯不算在内,康安三个世袭罔替的爵位,以恭、德为封号。你可知这时何意?”
    姜二爷立刻点头,“知道。”
    “恭顺、德行都是臣子该有的,这既是天子的嘉奖,也是天子的训诫。”姜松谆谆教导二弟,“万岁封你为安乐侯,既有希望你平安喜乐之意,更大有深意。‘安乐’二字,出于何处?”
    这个……姜二爷心虚了,“大哥……”
    姜枫叹了口气,才道,“《孟子·告子下》曰: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姜二爷一边听,一边连连点头,“大哥,这个小弟会背,也懂得什么意思。只是方才大哥问得突然, 小弟一下没想起来。”
    姜松没多说什么,继续道,“生于忧患者,屡见不鲜。太史公曰:周文王被拘羑里而演《周易》,孔子困陈蔡而编《春秋》,屈原遭流放而赋《离骚》,左丘明失明而写《国语》,孙膑脚残而著《兵法》,吕不韦迁蜀地而出《吕览》,韩非子被秦国囚有《说难》、《孤愤》,《诗经》三百篇,大多都是发愤所作。”
    “因荒淫逸乐而死于安乐者,更不胜枚举。二弟,万岁封你为乐安侯,是希望你能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八字刻在心上,时刻警醒,不妄作为。你只有牢记圣意,姜家子孙才能长安久乐。”
    姜二爷肃容,撩衣袍跪地行礼,“兄长的教诲,姜枫已铭记于心,片刻不忘。回府后小弟就把这八个字写下来,挂在书房里,时刻警醒自己。”
    姜松这才满意,扶起他叮嘱道,“外边有很多人等着你呢,你比大哥有本事,该怎么说、怎么做,你比大哥还清楚,去吧,莫让万岁为你操心。”
    ------题外话------
    在这里跟大家解释一下:
    文中引用的文字有两部分,一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出处——《孟子》,这个大家都比较熟悉,所以省略号带过了;二是《史记·太史公自序》中的名段。因为姜松是读书人,教训起人来喜欢引经据典,为了保持语境,我还是把太史公这段话流了下来。我也不知道这样是不是会涉嫌抄袭或过度引用,如果有问题,我后期再删除。
    姜松虽然不够有魄力,做事瞻前顾后,但他是个好家长。
    ------------
    第1129章 亚岁宫宴
    被大哥训诫一番后,脚踩实地的姜二爷抬头挺胸走出翰林院,与被刘君堂拦住的众官员寒暄,话说得滴水不漏、面面俱到,这让跟出来的姜松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翰林院的事很快传回宣德殿,景和帝微笑道,“有长兄若此,是乐安侯的福气。”
    您说错了,叶清峰翻白眼望向殿顶,有万岁您的疼爱,才是姜枫真正的福气。
    杨奉含笑道,“姜松与乐安侯两兄弟能取长补短相互扶持,几十年如一日,极为难得。”
    叶清峰补充道,“臣听说,姜枫小时候没少被他大哥追着打、逼着读书。”
    “爱之深,责之切。兄弟能齐心,其利可断金。”说完此话,景和帝靠在龙椅上,不再言语。
    ……
    姜枫一回京,熟悉的憋闷感又回来了,叶清峰无声叹气,白眼望苍天。
    杨奉则看出万岁又想起了圈禁中的安王,这不是他能插嘴的事,便闭嘴恭立。叶清峰虽然心眼小,但他比孔风阁有眼力,杨奉不吭声,他也老老实实闭上嘴。
    片刻后,景和帝平静问道,“乐安侯为朕带回的马,可送去御马坊了?”
    杨奉躬身回话,“姜大人回京第二日便送去了,御马坊的焦大人说姜大人带回的三匹大宛马,都是宝马良驹。”
    景和帝笑容舒展,“今年冬至郊祀,朕要骑马去。郊祀之后,朕要与乐安侯去同穴山虎穴饮酒。”
    去虎穴饮酒?千牛卫为大将军叶清峰眼睛转动,算着那日是他当差还是孔风阁当差。
    杨奉为景和帝斟茶,“去年郊祀那日发生之事,臣还历历在目,不想竟过去一年了。”
    景和帝也感慨道,“时间如白驹过隙……乐安侯的次女今年几岁了?”
    正盘算怎么算计孔风阁的叶清峰心头一跳,暗道万岁怎忽然问起姜枫家的闺女了?
    杨奉回道,“回万岁,乐安侯的次女姜慕兰,今年十四。”
    “去年她才十三岁。”景和帝赞道,“十三岁的小姑娘便敢接下张卿的密令,带着几个人奔走于坊市之间查案,抽丝剥茧找到郑春韭。父皇遗诏现天后,她杀了秦成碧便马不停蹄赶往肃州去保护她父亲,又在肃州危难之际,找到五十万石藏粮,接了肃州之困。此女忠孝可嘉,有胆有谋,可惜她是女儿身,否则定能如其父一样,成为国之栋梁。”
    叶清峰……
    说是栋梁材,还不如说是女霸王。入朝为官?听说姜六娘书读得还不如姜枫呢。
    杨奉躬身笑着,“大周有不少女将为国征战,立下赫赫战功。乐安侯次女已与任凌生将军订亲,若日后外敌胆敢来犯,任将军再战沙场时,姜六娘定会夫唱妇随,为万岁牢牢守住西北边境。”
    “巾帼不让须眉!”景和帝赞了一句,起身去往华春宫。
    姜二爷获封乐安侯,宫中送了无数封赏,姜家宾客盈门,女眷们忙得脚不沾地,笑得脸都要僵了。
    忙了五日,连摆三天筵席后,就在姜家人以为终于可以歇一歇时,宫中传来懿旨,亚岁次日,即十一月初六,康皇后在华春宫摆宴,乐安侯夫人雅正和两个女儿均在受邀之列。
    这下,姜家内宅又炸了。
    这是姜家女眷第一次收到皇后娘娘的帖子,去宫里参加宫宴。姜老夫人就一个要求:要把姜家的门面撑住了,不能给儿子丢了人。
    “撑住门面?”陈氏拽过姜留,得意洋洋道,“咱们留儿这张脸就是门面,我就不信康安能找出比她更漂亮的姑娘来!”
    姜家三辈的女人们一致点头,信心十足。
    闫氏笑道,“比才艺,咱们有燕儿;比模样,咱们有留儿。母亲放心,她俩绝对能撑起咱家的门面来。”
    徒有其表的姜留扬起头,比脸,本姑娘绝不可能输!
    才艺双绝的姜慕燕有些没底,“祖母,燕儿和妹妹随着母亲入宫,不晓得宫里的规矩。燕儿想这两日想去相翼侯府拜访,打听宫宴的情况。”
    姜老点头,“你们的父亲刚被封为乐安侯,进宫之后皇后娘娘一定会叫你们上前说话,是得提前打听清楚。老二家的,你看?”
    雅正温和笑道,“这次皇后娘娘让儿媳和两个孩子进宫,定不会刁难我们。儿媳觉得,现在有四件事需要办:一是在进宫之前,就与刘家过了草帖,把燕儿和君堂的婚事订下来;二是立刻请宫里出来的老嬷嬷进府,教授宫宴的规矩;三是打听清楚进宫的都有哪些人,提防着有人给咱们使绊子;四是燕儿和留儿进宫穿的衣裳和发饰……”
    雅正有条不絮地把事情提出来,姜老夫人一件件交办下去,姜家女人们立刻开始查行动。
    姜老夫人与闫氏为姜慕燕和姜留准备衣裳,陈氏开始忙活姜慕燕与刘家订亲的事,雅正拜访相翼侯等府,姜慕燕与姜留开始恶补宫中礼仪。刚为六姑娘搜集了几日朝中各府各衙政事的延平,又被派了打听亚岁宫宴名单以及各府入宫女眷的任务。
    得知心上人要进宫参会宫宴,急如热锅上的蚂蚁的刘君堂,得到姜家派人送过来的消息,要他们尽快请媒人上门时,立刻笑成了傻子。
    但凡与姜慕燕搭边的事儿,精明的儿子就立刻变傻子这一点,刘夫人早就看得透透的。她颇为嫌弃地转身与丈夫商量,“咱们明日就请媒人登门,姜家会不会觉得咱们草率了,要不就后天?”
    刘君堂立刻道,“不草率,就明天吧。”
    虽已是知天命之年,但依旧风流倜傥的刘云富笑道,“就明日吧,明日为夫约了侯爷吃茶,夫人与媒人一同登门,咱们把两个孩子的婚事敲定下来。这样燕儿进宫时,咱们就用担心有人把咱家的儿媳妇抢走了。”
    刘君堂立刻点头,“对,父亲说得对!”
    刘夫人受不了,“君堂!你今年都二十二了,能不能稳重点儿,你这样为娘怎么好意思把你往姜家带?若你因此被你恩师嫌弃,不肯把燕儿嫁给你,你哭都没地方哭去!”
    刘君堂傻笑着摇头,“娘说错了,孩儿是恩师的学生时,恩师怎么看孩儿怎么好;现在是去提亲,无论孩儿怎样,恩师都会嫌弃的。”
    在这一方面,刘君堂颇有自知之明。就连恩师一向引以为傲的义子任凌生,做了姜家女婿后,都被恩师嫌弃得不得了,自己去了,恩师定也不会给自己好脸色看。
    恩师嫌弃,他听着;恩师打骂,他受着。谁让他要把人家的爱女,娶回自己家呢。想到此处,刘君堂俊美的容颜泛红,潋滟的凤眸里尽是喜悦。
    ------------
    第1130章 桃花赋
    第二日,刘家夫妇把儿子打扮得整整齐齐,带着他去姜家提亲时,竟发现姜府大门外站满了媒人!
    为何一眼就认出了这些都是媒人?那自然是因为刘夫人进京后的这三个月,一直在忙着操办儿子的婚事,对城里有名的官媒、私媒都已了若指掌了。这些人都跑来姜家,是奔着谁来的,姜三娘、姜五娘还是姜三郎?
    刘夫人看了自己的身边的官媒人一眼,收了重金的官媒人斗志昂扬,“夫人放心,刘大人与姜三姑娘乃是天作之合,任谁也别想抢到刘大人前头去,您等着瞧好吧!”
    十几个媒人你争我夺挤到姜家门口,连声道喜。这等场面在康安也属难得一见,柿丰巷的邻里和路过的众人都驻足观看。
    这场面,得父亲上了,姜明后腿一步,把场子让给老父亲。厚叔拄着拐杖站在门内,乐呵呵地道,“都喜,都喜。”
    不是都喜,是道喜!因知道这老管家极得姜家兄弟们的敬重,媒人们不敢在他面前说难听的,只得扯着脖子喊道,“老管家,小妇人是奉了太仆寺丞李大人家的夫人的请,前来求见姜府大夫人的。”
    “小妇人是受了德庄王妃的请,前来求见乐安侯夫人的。”
    “小妇人是受了鸿胪寺卿家顾夫人的请,前来求见乐安侯夫人的。”
    ……
    众媒婆七嘴八舌地一通喊,厚叔笑道更开心了,“是,有福之人,都是有福之人。”
    众媒婆顿住,又齐齐深呼吸一口,正要大声喊出自己是替哪家来提亲的时,却见姜府的老管家厚叔拄着拐杖走出府门,给站在门外的一对中年夫妇行礼,“是小老儿眼拙,刚看到刘老爷和夫人您二位来了,您二位快往里请。刘大人,请。”
    众媒婆回头一看刘君堂,心中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姜家当真相中刘君堂,要把姜三姑娘许给他了!
    这可不成啊!收了德庄王妃银子的官媒人连忙喊道,“姜管家,小妇人是来替……哎呦……”
    德庄王妃请的官媒人话说了一半,便被刘家请的官媒人一拧身子挤到了角落里。刘家的官媒人喜笑颜开地抬手,“刘夫人,您小心脚下的台阶,虽说乐安侯夫人正等着您呢,咱们得走得稳稳当当的。”
    刘君堂微微颔首一笑,抬步从容迈过了姜家的门槛,带着丈夫和儿子转过影壁墙后,才小声道,“儿子看见没,跟你枪燕儿的人都跑来了,你待会儿可不能犯傻!”
    一身天青色暗绣锦袍的刘君堂点头,整个身体都绷紧了,“儿明白。”
    刘云富低声道,“儿子莫慌,你恩师心疼女儿,他在意的是谁能让燕儿过得好,而不是身份。”


同类推荐: 赌 (校园,1V1)天生尤物【快穿】高H汹妄(1V1)爱欲之潮NP非人类妄想(合集)圈养爱意(年龄差师生纯百)优质肉棒攻略系统(np高辣文)助攻(校园1v4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