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PO18文学
首页抗日之我为战神 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331节

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331节

    虽说各个部队对后勤部这种“假公济私”,将性能优良美制卡车的留给自己的独立汽车团配备。而给各个野战部队除了炮兵配给的都是美制卡车之外,其余的还是使用性能不佳的苏制卡车和载重量小的日制卡车而多有怨言。
    但眼下的情况,使用缴获的日制卡车和相对笨重、载重量较小的苏制卡车,总比当初所有的装备都只能靠肩扛人背好的太多。尤其在听说这个配备方案,还是杨震亲自拍板决定的之后,更没有人敢出声了。
    虽说杨震这个整个抗联实际上的一号的年纪,与这些纵队司令和师团长手下的营连长差不多。但这几年的仗打下来,无论是各个纵队司令,还是那些师长,却没有一个人敢质疑杨震的决定。
    好在军区在其他方面,也给予了各个师一种变相的补偿。性能优异的美式卡车虽然没有,但给补充了大批的良种马和力气比马大的骡子作为驮马使用,也算在其他方面给予了一定的补偿。
    在运输马匹的配给上,各个师以及师以下的畜力部队,配属的全部是缴获的优质马匹以及在收复龙江地区后征集的蒙古马。这些优质的驮运马匹到位之后,有效的弥补了团以下部队汽车数量和性能的不足。足够满足师一下部队的运输能力。
    要知道,没有人敢在组建这些畜力运输部队玩什么挂羊头卖狗肉的把戏,将这些运输部队改为战斗部队。在各个师重新组建时,军区配给的运输马匹运抵后,各个师长都老实的按照军区要求组建了自己的畜力运输部队。
    汽车数量虽然不多,只够运输炮弹和弹药的。但各个团一级的部队,在军区的几经努力之下,驮马的数量绝对是相当充足的。包括团以下部队在内,为了弥补汽车数量不足的马拉大车的数量,也相当的充足。
    自从收复与蒙古人聚居,盛产马匹的兴安各省交界的伪满龙江省后,部队原来驮马紧缺的现象已经得到了根本的缓解。虽然因为时间还过短,合格的战马数量不多。但是可用的驮马数量,却是相当的充足。
    在收复伪满龙江省这个蒙古人数量相对较多,本身现在就是牧业发达的地区之后,马匹的供应紧张的局面也得到了一个根本的缓解。尤其是缴获了大量日本人在蒙古马的基础上,苦心改进的新马种。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为了就地取材,征集东北地区蒙古牧民手中数量庞大的马匹为自己使用,在改良蒙古马种方面可谓很是下了一番苦心。利用本国花了大价钱引进西方马种改良之后的马种,依葫芦画瓢按照当年改造自己国家马匹办法,引进英国马对蒙古马进行了同样的改良。培育出了数量不少的优良马匹。
    只是还没有来得及推展,整个毗邻蒙古牧场的龙江和黑河地区就丢了。推广未成,反倒是让杨震捡了一个大便宜。仅仅在嫩江两岸的几个关东军军马场之内,就缴获了两万多匹有着蒙古马耐粗饲料,善于长途行军的长处,运力却比蒙古马大的多的新马种。
    杨震知道后世东北地区最著名的挽马三河马,就是在日本人在自九一八事变后,引进英国马改良的蒙古马基础上,又混合了俄国的奥尔洛夫良种马、后贝加尔种马改良出来的。但真正的老底子,还是日本人利用英国马和阿拉伯马改进的蒙古马。
    得到这批优秀的改良马后,杨震几乎可以用欣喜欲狂来形容。除了抽调了三千匹调拨给骑兵部队,用来扩编之外。剩余的全部在现有的蒙古马足够使用的情况之下,都被他留作种马。至于部队使用,先暂时用相对差一些的蒙古马代替。
    蒙古马挽力的确与这些改良马相比,差了一些。但耐力和耐粗饲料的天性,却是一般的马匹比不上的。而且最关键的是数量庞大,仅仅嫩江地区就有几十万匹的数量。即便超编,也足够部队使用的了。
    不过虽然这些优良马匹一时还无法补充部队使用。但杨震相信只要依托嫩江平原优质的草原以及规模庞大的蒙古马群用心培养,最多两年自己就可以获得大批的优秀挽马。到时候,挽力相对差一些的蒙古马就可以淘汰了。
    有了数量充足的蒙古马、大批现成的优秀种马。再加上军区去年夏季会战之前,自己从江北引进的一千匹顿河、后贝加尔等优质种马,在江北专家的配合之下,与东北地区普遍使用的蒙古马进行改良的后的新马种,去年培育出来的上万匹新马以及刻意培养出来的几千匹骡子逐渐进入成熟期。
    这些缴获的,以及自己培养出来优质的马匹,再加上嫩江地区本地数量相当庞大的蒙古马和东北土著马。当然还有那些虽然没有繁育能力,但是力气却要比普通马匹大的多的骡子。部队对于优秀驮马的需求,得到了根本的缓解。
    也正是手头第一次有了数量充足的马匹,杨震才决定采取混编的办法,解决部队日益增长的对后勤运输能力的严重依赖性。按照目前部队的这种运输能力,没有搞出只能用卡车牵引的四联装高射机枪,只弄出了一匹马就可以牵引的双联装,反倒是有股子因祸得福的样子。
    基于部队的现状,对于四联装的高射机枪能不能搞出来,杨震已经不是很在意。对于他来说,一款武器只要能适合部队的现状,他就已经足够了。当然四联装的作为技术储备还是要搞下去,以便在不远的将来,在有需求的情况之下可以最快的速度投产。
    生产出来的双联装十四毫米高射机枪的性能,让杨震极为满意。接下来的五十七毫米高炮的演示,也同样相当的圆满。虽然没有自动罗盘和高炮射击指挥仪,但是其他的方面的性能,却是相当的出色。
    与目前军区已经开始陆续装备的苏制三七高炮和八十五毫米高炮相比,重量更轻,射程更远,威力也更大。与八十五毫米高炮组成高低搭配,足够对付作为关东军目前主力中型轰炸机的九七式中型轰炸机,担负起要地防空的任务。
    而同样作为纵队所属的高射炮,配合苏制单管三七毫米高炮,也足够撑起军师两级战略防空的任务。
    这款性能优异的高炮问世,虽然还缺少一部分关键的东西,性能与后世相比,有些降低。但与米格三战斗机配个,也让杨震可以不在为今后根据地腹地的防空而担心了。放下望远镜的杨震在为熊大缜叫好的同时,也不仅暗自称赞自己的记忆力。居然过了这么长的时间,经历过了前后两世,对于这些东西依然记忆清晰。
    第777章 轴承之困
    前面的几种新式武器演示的极为顺利,但这种顺利却在被杨震寄予厚望最深的双二十三毫米高炮那里卡了壳。刚刚开始,这款被杨震寄予厚望的高炮,演示的还比较顺利。这种高炮的射高和射程,基本上达到了杨震的要求。
    但是好的开始,却未必意味着能有好的结果。在只打了不到二十发炮弹后,这种高炮的联动装置却是出了问题。当火炮进行俯仰射击的时候,其联动系统出现了卡壳的问题。而且两个身管之中,一门的供弹系统也出现了问题。
    见到一号最看重的双管高炮变成了单管高炮,当时便有些下不来台的熊大缜,连忙带着技术人员现场将这门高炮大卸八块,试图找出联动系统出现的问题。但让他有些尴尬的是,几经努力,却依旧没有找到出现故障的原因所在。
    看着因为迟迟找不到故障原因,而急的满头大汗的熊大缜。杨震皱了皱眉头,没有批评熊大缜和他的那些技术员。而是亲自蹲在高炮出现问题的部位,从身边的技术人员那里要来工具,仔细的检查起来。
    对于这款高炮的结构,杨震很清楚。而对于联动系统出现的问题,杨震也能大致的猜出来什么原因。果然,故障部位一打开后,杨震立即发现这款高炮的联动系统,与自己交给熊大缜的原始图纸之间的差别很大。
    发现了这个问题后,杨震用扳手敲了敲被改的面目全非的设计,脸色有些铁青的对着熊大缜道:“老熊,这是怎么一回事?谁给了你们改变原始设计的权利?武器设计与生产,是一个严肃的问题。这个道理,你是军工部长,不用我再给你讲了吧?”
    实际上当杨震蹲来下,亲自查看问题所在的时候,熊大缜就知道不好。自己当初在一些关键零件生产不出来,或是即便生产出来,质量也无法保证的情况之下,而因陋就简大幅度简化设计的事情,恐怕是瞒不住了。
    对于杨震的可能出现的怒意,已经有了心理准备的熊大缜倒也干脆的道:“一号,我也知道武器设计是一个严肃的问题,原始设计不应该轻易的改变。但一号,我这么做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军区一天三遍的催促,几乎是火上眉毛了。但我们一些关键的部件不是制造不出来,就是生产质量迟迟不过关。为了保证军区部队装备速度,我也只能在不影响大致性能的前提之下,私下里做了一些改动。”
    “一号,其实别的部件都好说,经过我们想尽办法,总算都大致解决了。但这个采取大耳廓设计的联动部位最关键部位的轴承,我们自己制造工艺根本就不过关。勉强生产出来的,废品率极高不说,磨损的速度也极快,根本就达不到使用的标准。”
    “轴承这东西,别看个头小,但却是相当重要部件。没有了轴承,联动系统根本就无法发挥作用。而轴承的生产工艺和难度也相当的大,现在我们自己制造不出来这种轴承。而江北又不愿意出售不说,他们也没有这种规格的轴承。他们不可能为我们单独开生产线,而且他们的轴承质量相当的差。”
    “在实在想不出别的办法的情况之下,我才想方设法的在不影响大致性能的前提之下,对原始设计进行了一些相应改动。能不安装的,尽量用其他的方法代替。一号,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没有合格的轴承,您就算有再好的设计,我们也生产不出来。”
    “还有,一号。这种高炮与我们之前见到的任何一款火炮都不同。从供弹和发射,全部都是全自动的。这种火炮体积虽然不大,但是它的复杂程度,超过了我们所见过的任何一种火炮。生产起来,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大量的部件,我们现在生产起来相当的吃力。”
    “就像轴承,我们既没有好的轴承钢,也没有生产技术。勉强用缴获的日制轨道钢试制出来,也是质量极差。勉强使用后,磨损的异常快。而且强度也差的太多,只使用几次便损坏、报废。一号,很抱歉,我们的基础太差了。轴承那种高档的东西,我们生产不出来。”
    熊大缜的话,让杨震不由的一阵子苦笑。自己只考虑到苏制武器结构简单,生产快速,适合大量的装备。但是有一点却忘记了,无论这种高炮性能如何的优异,结构如何的简单。但它与步枪相比,依然是一种相对复杂的武器,里面多少会有一些需要精加工的东西。
    仔细的琢磨了一阵子后,杨震放下手中的工具,转过头对熊大缜道:“你们现在已经生产出来多少门这款高炮?还有如果给你搞到合格的轴承,你在多长时间之内能将已经生产出来的,按照原始图纸改装完毕?”
    对于杨震的问话,熊大缜想也没有想的立即回答道:“这款高炮,现在已经生产出五百门,数量不算太大。而且当初在改变设计的时候,我就想过改进的问题。所以除了轴承无法解决之外,其余的火炮都准备了一套按照原始图纸制造的备件。”
    “只要有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的轴承。只要给最多二十天的时间,我们就可以将这五百门产品全部改进完毕。而且全部都是按照您给的原始设计图制造。”
    “不过一号,要是完全按照设计图纸来,我还需要大量的液压油。没有数量充足,质量合格的液压油。这种火炮,在今后的使用之中恐怕还是会出现故障的。苏制液压油的质量,实在有些那个。”
    听到熊大缜的回答,杨震点了点头道:“轴承的问题,我给你去解决。你马上拿出一个我们目前所需要的轴承种类和数量,交给张镇华。还有,要记住保证一定的储备量。另外,还有轴承钢的种类和质量标准,你也要拿出一个需求数来。一个月之内,我保证给你全部解决。”
    说到这里,杨震有些恨铁不成钢的道:“亏得你还是清华毕业的高材生,脑筋怎么这么死板?苏联人生产的轴承质量不合格,也不愿意对我们出口。你为什么不去找李政委或是总指挥,想办法让彭定杰从美国给你订购一批?”
    杨震的话音落下,熊大缜不由的也是一呆,不由的懊悔的敲了敲脑袋:“对啊,后勤部的彭政委眼下不就是在美国吗?美国人的轴承技术虽然比不上丹麦与瑞典,但生产工艺并不差。而且生产能力,也远比那两个北欧小国大的多。”
    “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精密设备,完全可以从美国进口吗。眼下军区除了重新编组部队之外,军工生产就是头等的大事,也是最关键的事情。只要自己张嘴,总指挥和李政委断然没有不批的。一切为了前线的口号,可不是白喊的。”
    “轴承这东西,又不像飞机、汽车那样占地方。五百门炮所需的轴承,两架c四七运输机就完全可以运过来。自己怎么就是这么笨,为什么没有想到去向东北局和军区司令部求援?要是早点提出来,按照美国人的速度,没准这些关键部件现在已经生产完毕运过来了。”
    见到熊大缜听完自己的话后,一副醍醐灌顶的样子,杨震顿时无语。这个家伙平时鬼主意不是挺多的吗?怎么到了关键的时候就尿裤子?出了问题不想办法去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不去向上级求助,反倒是私下里在原始设计上动起了脑筋。
    放下手中的工具,被熊大缜气的说不出话来的杨震,接过一边上张子雄递过来的湿毛巾擦了擦手。半天才转过头对熊大缜道:“老熊,我们的底子是薄,所有的东西都几乎要白手起家。工艺和生产能力,不要说与老牌的工业国家,就是与国民政府相比,都差的太多。”
    “但越是这种情况之下,我们才越要想办法将生产能力搞上去。人才的问题的确是目前制约我们的一个严重问题,但是这并不是全面。关键是在我们这些决策者的脑袋里面,要转变观念。”
    “我们发展的情况与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不同,不能完全照搬别人的发展路线,要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道路来。也许,我们会在成长的过程之中付出一定的代价。但只要我们能真正的站起来,付出一定的代价也并非是不能不接受的。”
    “你是军内少有的清华毕业的高材生,今后的路还很长。而且作为军工部长,你身上担负着全军武器装备和弹药的供应。你要尽快的成熟起来,考虑事情不要只盯着自己那块地盘看,要懂得全局。”
    “轴承的问题解决不了,为什么不上报军区和东北局?不要以为大家的文化程度都没有你高,就认为谁的水平和能力都没有你高?在军工上,谁都不如你?全军就你行?自大、狂妄。”
    “老熊,我们的部队是一个整体。虽然各自的分工不同,但它是一盘整棋,谁也离不开谁。也许大家的学历没有你高,文化程度没有你高。但是缺了谁的配合,都不在是一个整体。下到普通的干部、战士,上到我们这些高级指挥员都是这盘棋上不可缺少的棋子。”
    “有问题自己解决不了,完全可以找你的上级和战友一起商量怎么办嘛。为什么非要在已经尽全力也无法解决的情况之下,还不向你的上级求助?我当初把你从冀中军区万里迢迢要过来,不是让你一个人去战斗。”
    第778章 敲打
    说到这里,杨震看了看熊大缜,没有太考虑他对于自己这番话的感受,而是继续道:“现在部队的情况你也知道,几乎是千头万绪。我又不在军区,加上前一段时间,军区的主要军政主官都没有配齐,主力部队、地方部队的担子都压在政委和参谋长身上。他们两人整天忙得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
    “政委和参谋长即没有太多时间,也不可能将大部分的精力全部放在军工部。而总指挥和李主任又将主要的精力放在地方工作上。他们平日里对军工部过问少,一是相信你的能力,二也是工作太繁重,不可能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一件事情上。”
    “但你遇到困难为什么不主动向他们请示?过问的少,不代表不关心,更不代表不重视。军工部的重要性,总指挥、政委和参谋长他们都比你清楚。如果你提出需要,总指挥、政委和参谋长绝对不会袖手旁观的。”
    “是你认为他们的文化程度都不如你,没有能力或是办法帮助你解决难题,还是有其他的原因?这恐怕就得问问你自己的心了。你有能力,这谁都不否认,也没有人否认。但你自己说说,你的人际关系怎么样?”
    “除了张镇华,你从政治部到社会部,军区的几大部,你与那个部门的首长没有吵过架?去年攻占哈尔滨后,为了入伍大学生分配的事情,你在政治部和社会部干了什么,你自己心里很清楚?你真的当我人不在东北,就什么都不知道?”
    “人家能包容你一时,能包容你一世?我和参谋长能护着你一时,还能总护着你?你自己总是这么不成熟,这怎么行?战争时期,因为形势的要求,大家可以迁就你、让着你,但战争能打一辈子吗?到时候老账看、新账一起算,我看你怎么办?”
    “我今儿就告诉你,别以为谁都不如你。政委曾经在莫斯科东方大学留学,参谋长是法国圣西尔军校的高材生。而总指挥是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在大革命时期,就是副师长。后来更是留学莫斯科东方大学和列宁国际学院,也是在国外镀过金的。”
    “你自己说,论文化程度他们那个比你差?论战斗经验和带兵经验,你小子差的更多。不说别人,咱们就说总指挥,放下副师长的高官厚禄不做。跑到东北深山老林之中,忍饥受冻的带着部队整日与日军周旋。单凭这一点,就值得我们佩服。”
    “他们的确都不太精通军工,但在其他的方面那个不比你强?术有专攻,这句话不用我和你解释一下什么意思了吧?论制造武器,他们的确不如你。但要是论作战,你熊大缜十个都换不回一个。”
    “不要以为你是清华大学毕业,就瞧不起别人。别以为我们的高级干部,都钻过山沟打过游击就都是没有见过世面,也没有什么文化的土包子。你小子要是这点毛病不改,将来早晚还是要吃大亏的。”
    原本在之前因为这个家伙蹩脚的马屁,曾经批评过他后,杨震今天本来不想在说什么。毕竟需要给熊大缜一个心理调整的过程。但现在看,这个家伙的毛病太多。还是一次性彻底敲打一次比较好,以免他以后再搞出什么事情来。
    有问题全部推给上级,固然是不对。但是出了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却还掩着、盖着,想办法自己去解决,那也绝对不对。上级要来干什么的?难道就是逼着自己部下去玩命,或是对自己部下出现问题视而不见?
    况且这个家伙不去求援的原因,一是因为傲气的关系拉不下这个脸。另外就是自命清高,也没有将总指挥几个人放在眼里。认为总指挥几个人都是土包子,没有什么文化,不懂得制造武器。
    他们领导军工生产,那纯粹就是外行领导内行,找他们只能给自己添麻烦。而且杨震敢打赌,在两个原因之中,后面的这个原因甚至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原因。这个家伙的性格,杨震太了解了。
    杨震的话虽然不重,但是却犹如一记记重锤敲在熊大缜的身上。他这才知道以前一直被他多少有些轻视的军区李副政委和参谋长,原来都是在国外镀过金的。弄了半天,自己才真正是哪个土鳖。
    看着面红耳赤的熊大缜,杨震却是没有放松继续道:“有些话,不是说过了就算了,要记在心里面。没有人能够精通所有的一切。你有能力,这是大家公认的。但有些方面你却是差的太多了。心高气傲这没有太大的毛病,只有真正有能力的人才傲气的起来。”
    “但除了你自己之外,谁都瞧不起那就不行。每个人能做到他现在的位置上,就说明他有自己的优点和能力。而且部队是一个整体,需要的是群体的努力,而不是单凭某一个人就能去大胜仗的。你总是这样不合群早晚是要被淘汰的。”
    杨震的话很直白,直接都是冲着熊大缜性格上的缺点来的。对于这个人已经很了解的杨震知道,这些话与其遮遮掩掩地说,根本就起不到作用。还不如开门见山的直接来,效果会更好一些。
    实际上杨震这些话,就连一边的王光宇都认为说的很重。之前在这个家伙那里受了不少气的王光宇却没有劝说,因为他也认为熊大缜是该到了敲打的时候了。在这一点上,王光宇与杨震的想法并无不同。
    现在有一号护着他,又处于战争时期,大家也都让着他。但一号不可能护着他一辈子,战争也不可能打一辈子。这个家伙要是在不改掉自己自命清高、谁都看不起的臭毛病,将来早晚要吃大亏的。
    全军区上下,除了一号和参谋长让他有些畏惧之外,就没有任何一个高级干部没被他顶撞过。除了军区后勤部长张镇华因为与他配合的多,性格上也很温和能够容人,还能和他相处得来之外,更没有一个人能和他处的来。
    而主管技术干部分配的原吉东军区政治部主任,现任东北野战军政治部主任高禹民。更是为了技术人员和参军的知识分子调拨的问题,被这个家伙隔三岔五的过去大闹一顿,气的几次差点没有吐血。
    能把性格温和中不失坚韧,曾在三路军主力西征后独立领导下江地区游击战。指挥三、六军留守部队,在残酷的日军大扫荡中坚持斗争的高禹民气成那样,王光宇也很是佩服这个家伙的毒舌。
    是时候该好好的敲打一顿了,否则这个不知道天高地厚,总是凭着一厢义气行事的家伙早晚也要倒霉的。这个家伙在冀东的事情,王光宇也听说过。但当初抓他小辫子的那种人不仅仅是冀东军区有,抗联也一样有。
    虽说也忍受不了这个家伙的臭脾气和毒舌,但对他的才气还是很欣赏的王光宇,并不希望这个才华横溢,工作能力也极强的家伙,因为他那茅坑里面石头一样的脾气,在东北重蹈覆辙。所以对于杨震的敲打,王光宇虽然认为话说的有些重,但却并未出言劝解。
    而且,不仅仅是王光宇,就连一边在整个军区几十万部队,几十名高级干部之中唯一与熊大缜交好的张镇华,也没有劝解。很明显张镇华也同意整个军区内唯一能镇得住这个家伙的一号,好好敲打一番这个家伙。
    相对于一边一言不发的王光宇和张镇华,看着对自己批评不敢反驳,还摆出了一副虚心接受架势的熊大缜,杨震微微叹了一口气。他都不知道自己今天的这几次批评,究竟能起多少的作用。人的性格一经养成,想要改变却不是一早一夕的事情。
    至于这件事,毕竟是属于特殊情况,杨震也不打算在追究什么责任了。杨震也知道这件事情,也不能全部都怪他。东北局和军区资金紧张,所有从国外订购的物资都必须要经过常委会研究。地方上所需的设备,由东北局几个常委共同做出决定才可以。
    军工所需设备以及装备外购,杨震在的时候,由杨震最终拍板决定。杨震不在,需要由李延平和郭邴勋两个人共同签字才可以生效。这个家伙压着自己解决,固然是有想为军区节省部分资金想法。但其中未尝没有嫌麻烦的想法。
    这个家伙认为需要的时候,可以磨你几天几夜。你要是不点头,他那张毒舌能把活人气死。他要是认为不需要,会让你连影子都摸不到。别说主动请示工作,就是你找他,只要他不想见你,就能找借口把你顶回来。
    这种人,在哪儿都不是能吃香的那种人。甚至落到某些人眼中,一个不服从领导的大帽子扣下来,就足够他受的。人家要是想整你,想找点借口很容易的。在什么时候,什么军队中,这种专门以整人为事的人都不会少的。
    而熊大缜这种熊脾气,又很容易让人找到借口。人才难得,杨震真不希望他稀里糊涂的就栽到那些人的手中。几年后的整风,建国后的各种运动。他这个脾气不改话,将会成为一个老运动员。
    这个家伙清高的很,又自命不凡,是那种宁死不弯腰的性格。要是被戴上高帽子批斗,这个家伙还能坚持下来吗?看着熊大缜清瘦的面孔,杨震摇了摇头叹息一声,却是连自己也不知道。
    对于这件事情杨震不想去追究责任,只希望这个家伙能够接受今天的教训,改改自己那个眼高于顶、性子孤傲的臭脾气,今后能够走的更长远一些。自己能护着他一时,没有办法护着他一世的。
    第779章 千里眼
    想到这里,还是决定话点到这里为止的杨震将话题一转道:“你回去先将其他的事情放一放,将所需要的轴承种类,还有数量尽快的报到参谋长那里。包括你们今后急需的其他的,我们暂时一时无法生产的部件,同样拿出一个计划来。”


同类推荐: 成了偏执世子的白月光[综影视]男神总想艹哭她(H)穿越各种H游戏(TS性转)深情男主也出轨了【快穿】大师姐她重生了(NP)在荒野求生直播跟动物聊天爆红直播嘴替,在线爆红独独惹温水(病态占有)